【印度文化觀察】Let’s talk about Love_印度式婚姻與愛情
還沒參加過印度式婚禮的我,先用影片帶大家看看印度婚禮的樣子(我也好希望未來可以在印度辦這樣美麗而隆重的婚禮,但必須老公非常有錢才行吧…)
在印度的文化裡有不同的婚姻模式,可能是如同傳說中 Ram 和 Sita 那樣浪漫、公開比武招親的 Swayamvara,維繫家族間關係的 Arranged marriage,或是日漸增加的自由戀愛。
關於 Arranged Marriage
每種婚姻模式會有自己的文化脈絡。
第一次聽見同事 Neeraja 説 “I never have a boyfriend” 的時候,著實嚇了一大跳,心想「沒有男朋友的話,那你的老公是蹦出來的嗎?」
沒錯,這是在印度常見的 Arranged marriage。女性通常在結婚前不被允許有男朋友,至於丈夫是在婚前是不一定認識、相愛過的男性。在我的上一個世代(目前大概 30 歲左右的男性女性),絕大部分婚姻是由父母所安排決定。當對象敲定後,順序是訂婚→約會深度認識→結婚。
整個過程會經由家族龐大的人際網與媒妁之言,對於家中適婚男女,根據以下條件來挑選配偶:
- 宗教
- 種姓(相較於 Caste,我覺得用 Community 會更合適。Community 根據種姓制度中的姓氏劃分出不同的社群,相同社群有相同的宗教、相似的職業屬性與社經地位)
- 職業、社會地位
- 外貌
- 星座(Horoscope,但這我沒聽同事說過)
這樣的婚姻模式其來有自。
在印度仍是父權社會,且須遵循種姓相關規則下,印度教 (Hindism) 的重要古籍《Manusmriti》中,是這樣描述婦女權利:
“Woman were stripped of their tradi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laced permanently in male custodianship, first of their fathers in their childhood, then their husbands through married life, and finally of their sons in old age.”
(獨立性在女性中是不存在的,因此需時時刻刻依靠在男性的監護下,包含幼年時期的父親、婚姻中的丈夫,以及年老後的兒子。)
因此,我認為婚姻大事能視為轉移監護權的一部分,並且鞏固相同社群 (comminity) 下家族間的關係。在現今,鄉村內跨社群的婚姻是有一定比例會遭到榮譽死 (honor killing)。
相較於中華文化脈絡的封建體制與門當戶對,重視雙方家庭社經地位是否相符(快要結婚的我姐就在面臨這樣的拉鋸戰),印度由於文化龐雜,不同宗教間的生活習慣、傳統習俗差異大,甚至隔三十公里就是説另一種語言的多樣性下,透過 Arranged marriage,確實能夠理性選擇合適的配偶,並且減少婚後因為文化背景不同、社經地位落差帶來的摩擦。
儘管 Arranged marriage 被批評為面對社會變遷 “surprisely robust”,並且是印度現代化反指標,婚姻是由父母決定看起來蠻合理的(總是不希望女兒的下一個監護人太令人驚嘆吧)。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觀點是,自由戀愛中通常會看到對方最(ㄅㄠ)好(ㄓㄨㄤ)的一面而產生過多的期待,而 Arranged marrage 因為熟知對方底細,因此預設的期待較低,自然失望也比較少。
關於逐漸變化的婚姻模式
時至今日,在經濟快速起飛,與西方文化傳播全球的環境下,Love marriage 開始被接受,如同我有一位同事(比例1/13 人)是自由戀愛而結婚。
Love marriage 就是像台灣現在一樣,不必經由媒妁之言或父母之手,當我自己認識到不錯的少年,我們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覺得這個片語比用中文說愛上對方還要來得不尷尬),開始談戀愛,甚至結婚。
而印度現在的 Arranged marriage 也逐漸發展成 Love-arranged marriage 或是 Self-arranged marriage,與 “Forced marriage” 區隔。在自由戀愛的架構下,再經由雙方家長同意形成的婚姻;若是父母介紹的對象,終於有拒絕的權利。
這樣的轉變,除了歐美文化影響寶來塢電影中大膽追愛的形象,也因為在都市化的社會發展下,相對以前在鄉村有廣大人際網絡,現代人的家庭組成大多是核心家庭,家族間成員互動不如往昔,自然沒辦法把「我家女兒缺老公」的消息輕鬆自然放送出去,或是尋覓到我舅媽妹妹兒子朋友的堂哥當夫婿。
因此,尋覓另一伴的這種事,修行在個人,造化憑本事。真的不行,還有網路可以幫忙尋人,而傳統維繫家族間的婚姻模式開始式微(但相同社群的婚姻還是重要的)。
那可以離婚嗎?
印度的離婚率非常低,根據印度 2014 年人口調查,離婚人口數佔全國的 0.11%,更有趣的是,
- 分居人口數為離婚的三倍,部分可以歸因於離婚的法院程序太慢。
- 女性認為自己離婚、分居的比例高於男性。這可能表示男女雙方對於婚姻狀態的認知有落差,以及男性較於女性有可能再婚。
- 不論城市或鄉村,離婚率沒有差太多,都一樣低,但有地區性差異(可能與宗教、母系社會有關)。
或許是在印度傳統觀念,以及上文提及印度教古籍《Manusmriti》的內容,儘管現在女性受教率提升、都市化帶來的經濟發展與較能有經濟基礎下,離婚仍然被視為不可以被公開談論的議題,甚至在 1976 年,才有Hindu Code Bill的法律,來授與雙方合意後的離婚權利。如我開朗樂觀的同事,有一次不小心談到家中父母離婚的事實,她就馬上臉色暗淡地對我說「不要告訴別人,這種事情很不好說。」
當我的女同事對我堅定地對我說 “I love my husband because he is my husband” 時,我開始相信原本看來難以置信的 Arranged marriage 中,仍值得遵循的價值觀,包含相信合適身份地位的雙方,更有機會成為配偶走的長久,與一顆很愛惜子女的心(如同我爸媽或我們整個家族,都很強調門當戶對,只怕女兒嫁出去後會被欺負),而沒有所有文化習俗的優劣。
最後,分享在《百年孤寂》裡當初讓我很困惑的一段話,或許如今能得到些解答。
他們甚至懷疑或許愛情是一種更安穩、更深層的感覺,而不是他們幽會的夜裡那種狂肆但轉瞬即逝的快樂。
百年孤寂
❤️期待大家分享自己的愛情觀 ❤️也希望我大五前可以找到對象拜託不然我真是嫁不出去我媽會擔心死
關於一些知道了也只能拿來說嘴的冷知識
- 印度法定結婚年齡男性為 21 歲,女性為 18 歲;而喝酒年齡也是 21 歲。
- 印度教中不能近親結婚,但伊斯蘭教可以。
- 印度人結的結婚誓言,是要愛對方七輩子(好浪漫,但真是逼死人)。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主要透過和同事的對話與網路資料。
努力求證,但是仍不免太快Jump to the conclusion,都希望有任何錯誤請勘正。
- Arranged marriage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ranged_marriage_in_the_Indian_subcontinent
- Marriage statistics: India, Indapedia http://indpaedia.com/ind/index.php/Marriage_statistics:_India
- Love marriage,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ve_marriage
- What divorce and separation tell us about modern India, Soutik Biswas, BBC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37481054
- Divorce demography,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vorce_demography
- 7 reasons that prove arranged marriages in India have their own merits, TNN, 2017, Entertainment Times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life-style/relationships
- Why Are So Many Indian Arranged Marriages Successful?, Utpal Dholakia Ph.D., 2015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science-behind-behavior/201511/why-are-so-many-indian-arranged-marriages-successful
- 法定結婚年齡,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