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設計】什麼才算是專輯設計?Rada Musikarat 實驗性實體專輯串連物理收藏和線上聆聽體驗

Rada Musikarat 實驗性實體專輯《Tracks of the Month》

如果一張專輯裡面,沒有 CD、沒有歌詞本,只有 Spotify 的串流 QR code 和曲目本,那還能算是一張「專輯」嗎?

Rada Musikarat 實驗性實體專輯《Tracks of the Month》封面

根據維基百科對於「音樂專輯」的定義為:「多個音頻錄音作品以CD唱片錄音帶介質為載體發布的單個項目的統稱」。

Rada Musikarat 挑戰專輯與其載體的概念,把屬於每個月份的曲目,收錄到歌單中,再以 Spotify QR code 為介面,開啟一月到六月的聆聽體驗,成為一張實驗性的專輯概念設計(或是 publication in the form of a mixtape)。

Rada Musikarat 實驗性實體專輯《Tracks of the Month》收錄 2021 年上半年度各月份 Vibe 的 Spotify 歌單
▶︎▶︎ Spotify QR code 使用
我不確定台灣的聽眾有沒有使用過!就是你可以把你的 Spotify 打開,按搜尋欄,旁邊會有一個相機,開啟後對準聲紋的圖樣,就像 QR code 那樣會跳到指定歌單或曲目,這也是目前泰國展場中如果有需要讓觀眾體驗音樂的常見呈現方式。

實體專輯不會亡!

Rada 觀察到聽眾大多以串流平台為主要探索和聆聽音樂的管道,但是又想要收藏實體專輯,感受復古的珍藏感。因此,透過專輯設計,串連起收藏的實際體驗,以及線上聆聽方式的便利性。

當問到怎麼選出當月歌曲時,Rada 說「我其實覺得沒有什麼『原則』可循,我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和生活經驗,搭配上一些當月份出的新歌,和我想要與聽眾們分享的歌曲,集合成每個月的 vibe」、「我不知道這樣聽起來合不合理,但我希望有回答到哈哈哈」。

▶︎▶︎ Rada Musikarat 簡介
朱拉隆功大學建築學院工業設計系的 Rada Musikarat,過去曾經擔任泰國獨立音樂串流平台 Fungjai 的視覺設計師,目前在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UAL) 唸傳播設計碩士,後續的音樂相關設計非常令人期待。

「專輯」概念與呈現方式的重新定義與討論

這是我在曼谷藝術書博覽會 (Bangkok Art Book Fair) 裡面看到最喜歡的設計,覺得好聰明!畢竟我也不是一個有 CD player、黑膠唱盤的人,如果今天想要收專輯,絕對是因為喜歡演出者、想要透過消費行動直接支持他。

更多 Bangkok Art Book Fair 報導:【泰國設計藝文展會】曼谷藝術書博覽會 Bangkok Art Book Fair ft. 私心推薦 7 位泰國創作者 & 東南亞藝文展會資訊大補帖 https://itissaidtobedanger.com/bangkokartbookfair_2022/ 

因此,實體專輯不會亡,但是買完專輯後的聆聽方式能不能有所變化,是值得期待的未來音樂產業發展。像是我記得高中的時候,五月天專輯就開始是給 USB 可以帶回家插電腦聽,因為那時候的電腦已經沒有 CD 插孔了。

但延伸的思考是,如果未來的實體專輯成了「歌單聆聽冊」之後,由於屬於數位平臺發行、但是又有實體物件設計,能不能夠報名金曲獎的「技術類-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此外,若販售的不是單獨樂團、歌手的發行歌曲,而是搜集不同音樂人的匯集歌單,透過掃 QR code 可以導流至串流平台聆聽,這樣的「歌單聆聽冊」販售會不會有侵權或是損害歌曲創作者利益之嫌?值得後續討論。

One thought on “【視覺設計】什麼才算是專輯設計?Rada Musikarat 實驗性實體專輯串連物理收藏和線上聆聽體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