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wanghsientzu  

【農業國際發展】亞洲蔬菜中心實習(上):看見需求與可能性

“An apple a day, keep doctors away.” 看似稀鬆平常的諺語,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蔬果、營養價值、種植方式,在其他地區可能是極為缺乏的知識和基礎建設,那我可以做些什麼。

2018 暑假前往亞洲蔬菜中心(現名:世界蔬菜中心)南亞分部的印度海得拉巴實習

關於World Vegetable Center

Committed to a healthier, more resilient world through greater diversity in what we grow and eat.

World Vegetable Center

組織創立

1971 年在亞洲開發銀行中的日本、韓國、菲律賓、美國、越南、中華民國支持下成立亞洲蔬菜中心,而於 1973 年在台南善化設立總部,也成為唯一一個總部設立在台灣的國際研究機構。

總部位置與更名前後

組織目標

亞洲蔬菜中心藉由研究發展、建立網絡,並且進行訓練與推廣活動,傳遞蔬菜對於健康提升、消弭全球貧窮的影響。其研發著重於蔬菜品系 (lines) 的育種 (breeding),發展安全糧食生產技術、減少採後損失、提升蔬菜的營養價值。

組織認為蔬菜可以作為:

  1. 消弭貧窮:提供就業機會,為農夫與佃農開源。
  2. 促進健康:提供飲食中缺乏的營養(特別指微量營養素 micronutrients)
  3. 提升健康:藉由飲食提升健康,增加成年人和小孩的學習與工作能力
  4. 耕作技術多樣化耕作模式 (Crop system),以提升糧食生產技術 (sustainbility of food production pracitices)

區域分布

組織分部從亞洲作為起點,並於 2008 年拓展至非洲成立據點。

組織任務

  1. 育種: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非政府蔬菜種子基因庫,組織能夠藉由種原庫的資料,研究人員選擇具有目標性狀的品種做為母株,進行雜交育種,以培育出新的優良品種,包含提升營養價值、抗病性、耐熱耐鹽耐澇性。
  2. 生產:開發作物生產與管理的技術,例如:整合性病蟲害管理(IPM),利用誘捕、網室、生物防治措施,減少農藥的使用,減少農藥的使用,以保障農民健康與農產品的安全性。
  3. 採收後處理:藉由各地的採後培訓與服務中心,提供當地農民採收、包裝、冷藏保存等設備,並開發簡易的採後技術。
  4. 推廣:讓農民知道目前農業技術加以應用,因此亞蔬定期舉辦國際培訓班,與世界各地的國家夥伴與非政府組織交流;亞蔬亦與各國農業部合作,了解當地需求,使研究方向可更貼近當地市場。同時,也進行營養推廣,推動家庭園圃計畫。

關於 4 個 Flagship

在 2016 年,新任的 Director of General 上任後,將組織任務重新定調,分別為 4 個 Flagship:

四項指標計畫
  1. Safe and sustainable value chains:致力於農業技術提升,包含抗性品種開發、新耕作技術引入、病蟲害防治(ex.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packages)。
  2. Vegetable diversity and improvement:藉由培育品種,提升蔬果營養價值與品質;引入採後處理、加工技術,增加市場價值;與公私部門協力開發新作物品系;於落後地區發放蔬菜種子組 (Vegetable seed kits)。
  3. Healthy diets:於落後地區推廣家庭園圃 (Home garden),種植收穫可以自家人食用,促進營養攝取,多餘則可以販售,並且有效婦女賦權。除了家庭園圃之外,目前也推廣至學校 (Vegetable Go to School project)、社區,宣導正確的營養資訊。
  4. Enabling impact:建立公私部門與 NGO 交流管道;發表研究與技術出版品;以實習/Training 計畫,進行人才培育。

與私部門種子公司的關係

由於 WorldVeg 豐富的研究資源和成果,許多種子公司會希望能夠取得最新開發的種子,或是委託研究開發新品種,因此會和 WorldVeg 簽約,由 WorldWeg 進行研發,將具有市場價值品系的半成品交給廠商,在自行雜交售出。

例如,慈慈種子公司想要開發抗 A 病的鐘果番茄,但是公司內部養人、養研究太燒錢,那我就會找 WorldVeg 簽約,並且研究完成後,我會收到抗 A 病的番茄母株,以及鐘果番茄母株的半成品,我在自行雜交後,便可以售出。

然而,身為非營利組織,僅能接受研究案期間的人事、研究相關費用,並沒辦法進行盈利。

如果是 WorldVeg 開發出了一個超厲害的品種,但有種子公司很想要的話,通常會經由農試所或改良場之手,進行全台各地的試種試驗,如果都沒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品種轉移,因此農試所/改良場和 WorldVeg 可以分權利金。

與私部門的強連結性,除了可以接研究案以獲得經濟支持外,也能將組織的研究成果,經由私部門的通路,實際應用在農民身上,並且促進多邊交流。

目前,亞洲蔬菜中新和亞太種子協會 (Asia & Pacific Seed Association/ APSA) 成立聯盟 (APSA -WorldVeg Breeding Consortium),共同分享資訊與資源,目前 19 間種子公司繳交年費後得以加入,並且優先授權,也能藉由種子公司了解品種育種需求以及市場回饋。

最後,錢到底從哪裡來?

WorldVeg 為非營利的組織,所有經費皆來自政府和大型私人組織的捐款,以及私部門的研究開發案。從營運、計畫規模來看,2017 年有兩千萬美金的經費支出。

每年的捐款主要來自兩個部分:

  1. Strategic long-term funding:為長期營運費用,中華民國政府的捐款佔了大約 50%,主要來自農委會與外交部。
  2. Project funding:為計畫捐款,捐款者包含美國 (USAID)、德國 (BMZ/GIZ)、德國、台灣、瑞士、印度、種子公司(佔大概 10%)、日本、亞太種子協會、韓國各地的研究機構或國際發展組織。

慈慈小觀察

  1. 亞洲蔬菜中心對於中華民國或是計畫當地的政策的影響力,我想之於公部門來說是較小,但是會公部門組織進行竭力研究(例如今天早上來參訪的印度國家植物基因資源部),或是接受計畫捐款。此外,像是台灣目前推行新南向政策,也能夠藉由亞蔬在各地深耕的資源,進行顧問與諮詢。
  2. 在我的認知中,蔬菜是個老媽叫我吃、媒體叫我吃,吃了會健康,必須要做才做的事情。然而,深入了解組織業務才知道,蔬菜不是垂手可得,而是要經過努力第宣傳推廣營養的重要性,引入適合當地的品種,並且協助基礎的技術,才能完成。正因蔬菜是我們所有人類都需要的營養來源和工作機會,我們需要更重視,讓有一天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健康蔬菜可以食用。
  3. 以前我以為國際組織大概就是很多錢可以灑,並且德高望重,到鄰里都會獲得掌聲的組織,卻不知道原來背後是從很多的問題看見、實際(無聊)研究組成,而且真的很辛苦(這是重點)。
  4. 由於非營利組織的經費來源主要是靠對外募款,因此組織內成員的薪水並不高(之前 PTT 有在說),而且上個月我們區域辦公室的例會,討論每項採購時,Finance 都會說「那要等錢下來」。
  5. 儘管薪水不高,但是卻是一份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能夠和不同國家的人協力合作。例如現在在印度出差的 Sofia,每天聽她跟我分享旅外經驗,特別是到一些蠻嚇人的村落拜訪農民,卻受到「異國美食」熱烈招待,以及在落後地區買不到特定實驗器材,只好急中生智在當地短時間的問題解決,她那眼神發光的秘密,大概出自於工作的挑戰性,和了解自己之於組織、之於世界的影響力。
  6. 發覺我的大學文憑對於要申請國際組織工作來說,應該是會第一關就再見的狀況,不能說刷文憑,但是念上去好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並且再多累積看各地組織的機會。

參考資源

  1. World Vegetable Center, https://avrdc.org/
  2. 2017 年報,https://avrdc.org/download/publications/annual-reports/Annual_Report_2017_web2.pdf
  3. 學生徵文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用蔬菜消滅貧窮與飢餓,王怡蘋,農委會,2016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