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設計】iDiscover: 旅遊導覽App也能文資保存和社區發展?

Travel like locals.

出國旅遊時,除了名勝古蹟必看之外,我們越來越渴望玩得像當地人 。可能是矯情地上網搜尋「在地小吃」、「特色早餐」,或是研究當地的特殊祭典、音樂祭、活動,只為了能夠在旅遊的異地上,感受到在地的生命力。

此時另一群人,觀察到亞洲地區在高速的現代化與國家發展建設下,老建築被夷為平地,文化地景逐漸消失。取代而之的是,越來越多直奔天際的高樓大廈,以及全球大型連鎖店的進駐,使得每個城市的地貌趨向一致,而其中的文化傳統、故事、認同也慢慢消失。

iDiscover 做什麼?

iDiscover 的 App 介面(圖片取自i-Discover App&Map粉絲專頁

iDiscover 本著對於城市文史與地景的熱愛,從 2010 年荷蘭城市規劃師 Ester van Steekelenburg 駐香港的業餘專案,到至今成為社會企業,並且推出第三代的旅遊導覽 App 與實體地圖,甚至會舉辦期間限定的大地遊戲、開發桌遊或是出版導覽書。

App 裡面多達 50 條旅遊路線,近至香港、澳門,一路延伸東南亞國協的馬來西亞(檳城)、印尼(爪哇、峇里島)、菲律賓(馬尼拉)、緬甸(仰光)、泰國(曼谷、清邁),以及南亞的斯里蘭卡(科倫坡、加勒)。

透過貼近在地視角的選物路線 (iSee、iDrink、iEat、iShop、iSurprise),讓旅客不僅是走馬看花的遊客,更能以參與者之姿,傾聽在地故事、支持當地產業,激起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

讓 iDiscoverApp 作為你的掌上型城市導覽員,支援離線地圖以及路線景點圖片、介紹、在地採訪,不遠的將來可能推出語音導覽,讓當地人真的在你耳邊講故事。(圖片取自iDiscover網站
針對不同城市印象,由在地設計師創作的路線地圖,保留紙質的舒適度,同時也美的像是藝術品,讓人忍不住蒐藏。(圖片取自iDiscover網站

「在地長出來」的旅遊路線

「當在地認同已經快被高速發展的都市叢林吞沒時」,共同創辦人 Paul Schuttenbelt 表示 iDiscover 旅遊路線,是關於挖掘城市的活力與,而這些是由在地生活的人們與社區共同經營創造。

在地創作、在地設計、在地培力

Created by locals, designed by locals, powered by locals.

因此 iDiscover 團隊在開發當地特色景點時,不是自嗨地覺得哪裡很有趣好玩,或是參考 Trip Advisor 的評分推薦,而是傾向於 引導者 (faciliator) 的角色,帶動社區一同盤點社區資源。

透過採訪、焦點訪談、工作坊等方式,將年輕人帶回來,與社區並肩探索、深入了解當地,找出社區人們喜歡的美食、覺得重要的地方、訴說在地故事,收斂成路線規劃,交付當地設計師創作,繪製出富含社區特色的地圖,以及將在地景點圖片、訪談故事與路線記錄在 App 當中。

並且在過程中,凝聚社區的共識與願景,並且 iDiscover 協同社區,與在地 NGO、大學機構與學生、設計師社群等合作,串連社區與不同部門的組織網絡,進而在地培力,促進社區自發性的發展。

2020 年 iDiscover 在美國駐泰國大使館的資助下,與曼谷自發性都市研究團隊 Urban Studies LabNichapat Sanunsilp 平面設計師完成最新曼谷 BangRak 企劃與地圖(圖片取自iDiscover網站

iDiscover方法論與實際執行六步驟

文化盤點 (Cultural mapping)

iDiscover 團隊以社區為主體進行文化盤點 (Community-led Cultural Mapping) ,了解社區的發展現況、優劣勢、資源分佈與願景,除了開發旅遊路線之外,也能作為社區規劃的前置作業,進一步利用文化資產實踐社會與經濟利益。

參與式規劃 (Participatory approach)

在iDiscover旅遊路線的地區,有些地方政府可能沒有預算或是相對應的能力,在推動都市發展建設前,能先進行在地文化盤點。因此,作為引導者的 iDiscover,協同社區,進行文化資產盤點。

一方面作為社區營造、在地品牌的根基,另一方面透過 iDiscover 的 App 和地圖,有機會遊說都市規劃者、地產開發商、政策制定者當地文資的重要性,達到由下而上 (bottom-up)的都市規劃

保存即將逝去的文化 (Where heritage is most at risk)

最終,這些面臨文化資產保存與仕紳化危機的城市,有機會藉由 iDiscover 的旅遊路線,吸引遊客深度旅遊,並且在地消費、活化社區經濟,並且對於政府施壓,使其重視當地重要的文化資產;同時,iDiscover 對於當地路線的全球旅遊推廣與線下活動,能夠賦權社區,讓生活在社區中的人們能夠為自己所處的地方驕傲、開始掌握話語權、展開行動。

iDiscover 旅遊導覽 App 能夠帶領不同世代、不同語言的旅客來一場沉浸式的旅遊體驗之餘,當這些旅客因為用力地感受並了解當地,而願意在地消費、支持地方產業時,便得以推動社區經濟

參與式規劃六步驟(圖片取自iDiscover Academy

從旅遊導覽 App 到文化資產保存之路

iDiscover 的文資保存策略社會影響力(圖片取自iDiscover網站

iDiscover 旅遊導覽 App 能夠帶領不同世代、不同語言的旅客來一場沉浸式的旅遊體驗之餘,當這些旅客因為用力地感受並了解當地,而願意在地消費、支持地方產業時,便得以推動社區經濟

許多亞洲人到數千英里的歐洲旅行,體驗當地鵝卵石鋪成的街道和歷史悠久的市鎮。但弔詭的是,似乎認為自己的文化沒有多大的價值[¹]。

「你不能責怪人們沒看見身處環境中的價值」,創辦人 Ester 分享在緬甸仰光推動歷史建築保存時,他們時常受到來自擁護城市現代化的精英人士阻礙[²]。所幸這些年來在 iDiscover 的引導下,合作社區有較為完整的資源盤點,重拾那些被遺忘、卻重要的人事物。

藉由旅遊 App 的推廣,讓社區得以了解,原來外地人也一樣感受到其中的活力,並且深深喜歡,一方面讓在地人為自己的社區感到驕傲,這將有助於社區的永續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夠改變政府的開發計畫,多著重於保存在地文化建築與資產。

甚至與駐緬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描繪城市的多樣性(圖片取自iDiscover網站

下一步:文化保存的遍地開花

在一切還來得及之前…

深感都市發展的速度,遠比上 iDiscover 的路線開拓速度。於是,iDiscover 於今年正式發起教育專案 — iDiscovery|Academy

將過往實體引導者的訓練方式,以及豐富社區溝通實戰經驗等,彙整成線上工具包,輸出方法論,當交付社區組織或是教師,帶領學生和社區以社區為教學實驗場域,繼續推進文化保存的行動,並且在亞洲、甚至全球遍地開花。

除了教師或是社區工作者自行操作外,也可以聘請他們來當講師或是開設收費工作坊,也算是為 iDiscover 開拓新的商業模式。

阿慈小分享

參加 2020 曼谷設計週講座認識到 iDiscover 並且發問的慈(圖片取自i-Discover App&Map粉絲專頁

關於旅遊導覽 App 推廣

這是我在講座中問到「iDiscover 要如何推廣給外國遊客?」的照片(ㄜ…變胖了),特別是我在曼谷一個月裡,因為沒有人脈或是管道,而無法融入當地社群與瞭解新知的受挫。

這目前也是 iDiscover 遇到的困難,因為遊客的移動性,無法鎖定特定地區、語言、族群推廣,現階段僅能藉由旅遊網紅 (influencer)、各國政府(觀光局為主)、民間組織或是航空、旅遊業者來推廣。

當下就想到蔡英文政府的 「來去總統府住一晚」 ,以國外旅遊網紅在他們既有的受眾中,推廣台灣的策略,真的好聰明。

我參加 Bangkok Design Week 講座認識的 Director Stenphanie(左)和 共同創辦人兼策略長P aul Schuttenbelt(右)(圖片取自i-Discover App&Map粉絲專頁

台灣的文資保存

聽到 iDiscover 從 App、地圖到社區發展與文資保存的概念真的很興奮,因此在會後很興奮地跑去問 Director, Stephenie,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機會放入 iDiscover 的地圖中。

結果來自香港的她對我笑一笑說,「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真的做得很成功,相較於香港和我們做的其他地區」,當下聽到真的為自己的國家、以及台灣這些文化保存倡議的團體(例如: 文化銀行 )感到驕傲。

本文內容節錄刊登於社企流

參考資料

  1. ”The value of keeping Asia’s cultural heritage alive”, Peta Tomlins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January 14, 2015. https://www.scmp.com/property/international/article/1679268/value-keeping-asias-cultural-heritage-alive
  2. “KEEPING HONG KONG’S HERITAGE ALIVE”, Christopher Dewolf, Zolima City Mag, January 6, 2016. http://zolimacitymag.com/keeping-hong-kongs-heritage-alive/
  3. 陳倩兒,2017/4/23,〈秘密探險、手繪地圖、另類旅遊,他們這樣留住消逝的老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423-hongkong-hk-memory
  4. 呂嘉麗,2016/12/8,〈社企開發手機App網羅香港特色路線 免費體驗食買玩及本土歷史〉,香港01。https://bit.ly/3EmVF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