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設計】融入空間美學的垃圾回收場轉化小學生的生活教育——高雄市光武國小|植物.物值
有沒有可能把倒垃圾變得好玩有趣?甚至成為生活教育的一部份?
下午三點的鐘聲響起,是台灣國中小學校開始 30 分鐘的「掃地時間」。當打掃到尾聲,沒有人想要負責倒垃圾與資源回收,因為在大家共有的印象中,垃圾場都是校園偏僻、昏暗的角落,我們只能捏著鼻子把垃圾倒完後,快速奔回教室。
高雄市光武國小垃圾與資源回收集中場,由磚造鐵皮屋臨時打造,內部環境昏暗、缺乏通風與妥善收納垃圾的空間,成為學生不想要靠近的校園角落。此外,為便於垃圾車進出,校方將垃圾集中場設置於校門口,除了造成校園門面不美觀之外,還會被附近鄰居偷偷放置垃圾,成為鄰避設施。
由台灣教育部、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各級學校合作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Design Movement on Campus)」,邀請暁房子創意設計協助規劃光武國小的空間,打破封閉的垃圾集中空間,成為開闊、讓人願意親近的場域。
在新的垃圾回收空間,使用有頂蓋的曲面通透鐵網構成儲放空間,除了可以阻擋風雨之外,設計上也兼具塑膠棧板和排水溝,助於清潔維護。
在空間上有清楚分區機能,讓垃圾、不同類型資源回收的放置、清洗,甚至是掃具的擺放,都更能符合有效率的使用者動線。
最後,在垃圾場中添增綠色植栽、融入校園綠化的景致中,讓倒垃圾不再僅是前往昏暗、惡臭的場所,而是有可親近的景觀、增加空間的生意盎然。
改造後的垃圾集中場空間,將美感與生活教育融入其中。這項看似簡單卻針對校園空間痛點進行的空間設計案,獲得了 2023 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設計獎,以及華人區設計最大獎的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暁房子創意設計在頒獎典禮上說到「在這個案子我們打破了一些框架,把資源回收廠變成展示場、甚至成為教學場域,我們勇敢嘗試,也感謝學校願意投入。另外,我們希望透過設計力擾動原有既定機制,來創造美好的教學環境」。
當改造後的空間被放在社群網絡上時,當然也面臨到許多質疑的聲音,包含美觀的垃圾集中裝置是否容納校園的垃圾量、使用與垃圾完全不搭嘎的白色作為主要色系等等。設計團隊在與校方合作的過程中,充分溝通和理解校方的需求,除了盤點歷年垃圾與資源回收量,還邀請光武國小的學生為這個空間命名——「保時潔」(保持時常清潔,同時諧音「保時捷 (Porshe)」,將空間的意義重新交還、並賦權給實際的使用者手中。校長也在頒獎典禮中,感謝設計團隊「將校園死角的大問題,變成美感空間的新亮點,嶄新的資源回收場和美感裝置藝術的空間,串連起人、物件和環境的連結與互動」。
校園美感改造計畫,不僅是單點校園空間改造,每年還會將合作改造的校園空間案例,整理成實踐手冊,解說學校與設計團隊如何定義和分析校園內遇到的空間問題,以及設計師如何以設計思維與設計方法,重新規劃空間,讓這些改造經驗也有機會運用在其他校園環境中。深信將美感與設計思維融入在校園空間裡,讓學生在學校空間中更為舒服自在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