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從金曲 showcase 音樂節泰國男團 PERSES 舞台看見 T(hai)-pop 泰國音樂海外輸出野心
看到金曲 GMA 今年的 showcase 音樂節 Line up 上,列出泰國策略夥伴大山音樂節 (Big Mountain Music Festival) 率領去年底剛出道的 PERSES 來演出,就覺得這一股 T-pop 的浪潮,正在泰國娛樂巨頭 GMM Grammy 的帶領下,從 BL 劇男 CP 的 BrightWin 粉絲(媽媽)的迷戀,逐步擴展到對於音樂市場的亞洲拓展。
這篇泰國音樂產業觀察與分析文章,將分成以下的三個主題:
- 泰國音樂產業人士如何詮釋 T-pop 與現況發展
- 泰國的偶像團體養成歷史與可能的產業轉移
- 泰國音樂獎項著重 T-pop 的輸出以及既有輸出策略
目錄
一、泰國音樂產業人士如何詮釋 T-pop 與現況發展
不同於 J-pop 和 K-pop 以影視和音樂產業為主的輸出,在疫情過後「T-pop」這個詞開始在泰國被主流媒體中被討論。根據 Cadson Demak Records 的「The Journey of T-pop」節目研究顯示,T-pop 這個詞起源自 2017 年的 BNK48 團體的出現,並且不只是唱跳偶樣,廣泛的泰國流行歌曲,例如百萬流量新生代女歌手 Bowkylion (大概是全盛時期的艾怡良的感覺)和創作型歌手 THE TOYS(可以想成是羅紹恩的年齡與才華,再加上快嘴與抒情兼具曲風創作的歌手)也都涵括在此範圍之中,然而在目前泰國廣泛輸出的戲劇(特別是 BL 劇),並沒有特別被列出。
在此先給 Cadson Demak 作為泰國最具影響力的字體公司,卻跑去做 T-pop 40 年音樂發展歷程節目一點掌聲。 收聽在此: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9DGZCG50wbaBEUijRcLO?si=3bb10f4c70ba48f0
「The Journey of T-pop」節目主持人為泰國知名樂評 เลเล่เล้ – แนะนำเพลงไทยและสากล 和泰國新媒體娛樂線 THE STANDARD POP 總編,他們明確列出 T-pop 的特色:
(1) 音樂人的角色鮮明:泰國人最少是 2 個 Instagram 帳號(爸媽那被也都會發限時動態)的社群媒體狀態,藝人需要透過不同類型的內容社群媒體展現自己,可能是鮮明的個人特色、或是特殊愛好,才能有夠明確的記憶點,以及和其他藝人之間差異。這些是經紀公司和廠牌所無法造勢,必須要靠音樂人、藝人端自己努力發覺自我的面相向。
(2) 以 Pop 為基底的不同曲風混合作品:即便泰國人普遍用 JOOX 音樂平台(為中國騰訊音樂東南亞和非洲市場的串流平台),但是在 Spotify 和 YouTube 可以免費使用且訂閱門檻也低的情況下,音樂人與聆聽眾大量介紹不同國家與曲風,讓 T-pop 音樂也得以擴展成以 pop 為基底,再混合 soul、jazz、hip-hop 等元素,即便如此,在歌曲作品中,都還是會留有泰國的特色,例如樂器使用、歌唱方式、文化作為歌詞的內涵等等。
(3) 看重粉絲團 (fandom) 經營:這點令我非常驚訝,因為我一直以為 T-pop 的 fandom 經營是源自於 K-pop,沒想到這一套想要去看偶像本人、去見面會或握手會的追星模式,卻是從 2017 年 BNK48 所開始建立,並且在這其中泰國人在追 GOT7 Bambam、Blackpink Lisa 兩位韓國樂團的泰國之光時,也混入了 K-pop 的追星模式。
其中「歌曲如何傳播」,也將影響後續歌曲如何產製。
在泰國 KOL 對於音樂的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歌曲並不一定要唱跳、有手勢讓大家可以拍 challenge(例如歌曲比歌手紅的〈B Blood Type〉,在 TikTok 上有 360K 的創作短影音),讓 KOL 可以拿來拍風景意境的 acoustic 清邁歌曲〈แก้มน้องนางนั้นแดงกว่าใคร〉 也同樣大獲好評,被用在 120K 的 TikTok 短影音創作,在此之前這首歌拿去作為〈單身節快樂 Low Season〉插曲都沒有達到傳唱效果。
二、泰國的偶像團體養成歷史與可能的產業轉移
在了解 T-pop 的邏輯過後,回過頭來看偶像團體養成這一題,值得分享的是在 2020 年開始,泰國電視台 Workpoint TV 企劃的女團選秀節目《Girl Group Star》成為疫情期間大家無聊在家收看和逐看著偶像「養成」的節目,使 4EVE 出道並且爆紅,成為 Spotify Equal 的代表之一,成為泰國第一個獲得紐約時代廣場螢幕曝光的 T-pop 女團 (在那之前大型偶像團體節目,如 2019 年泰版《Produce 101》節目推出引起顏值相關的負評不斷)。
這一股偶像團體養成節目聲勢看漲,偶像團體選秀型節目陸續釋出,像是 2022 年《LAZ iCON》出道的 LAZ1 男團,以及其他一線偶像男團、女團,例如 PiXXiE、ATLAZ、LAZ1、TRINITY。
疫情後重要的偶像男女團與出道方式、出道歌曲詳列於此:
除了偶像團體養成節目之外,還有另一種偶像團體的製造方式,就是透過經紀公司直接培訓並出道。其中,2022 年底 GMM Grammy 旗下男團廠牌 Gnest 廠牌一出手推出 PERSES,便驚艷所有人。PERSES 堪稱是有史以來泰國斥資最高的出道舞台,邀請泰國首席演唱會製作人 Pol Hui(HUI Team Design 老闆)製作,即便出道時只有一首出道歌曲,但卻重金前往韓國,商請 COMPANY FLIPEVIL 拍攝 MV(就是拍過 TWICE、SEVENTEEN、AESPA、IU 等人 MV 的影像製作公司)。
在泰國各種 GMM 主辦或者即便只是老牌樂團參與的音樂節,都可以看到 GMM 強勢置入 PERSES 爭取曝光資源,這下看到 PERSES 來到台灣的 showcase 演出,那一定是有眺望亞洲市場的野心了。
過去曾經和韓國的創意文化在地專欄作家聊,泰韓之間的合作,檯面上 YG 和 GMM Grammy 合資創立 YG’’MM 的演藝公司,檯面下聽說也會有韓國娛樂公司或是政府外派音樂製作人、編舞老師來泰國做產業交流和技術指導。
除了韓國之外,我也持續在關注在偶像製造工業中,在 2021 年中國禁止偶像養成節目後,娛樂產業中的中資挹注到泰國的情況(因為至少在影視劇上,會看到有些是直接由中國娛樂公司出資的拍攝影集,但至今仍沒有數據顯示中資和音樂產業的關聯繫)
三、泰國音樂獎項著重 T-pop 的輸出以及既有輸出策略
最後,值得一提疫情過後由電視台 Workpoint Entertainment 舉辦第二屆 T-pop 音樂獎項 TOTY Music Awards,獎項包含了評審獎與人氣獎(音源計算),將頒發年度樂團、年度男藝人、年度女藝人、年度男女團等等,並延伸至幕後音樂產業從業人員,涵括音樂製作人、MV 導演、設計師等,完全是小規模的金曲獎。
在今年的 TOTY Music Awards 頒獎典禮中,主持人與上台受獎人用力且自信地將「T-pop」和「soft power」掛在嘴邊。
這一股自信絕對是源自於他們看到了 Milli 上了 Coachelle 舞台,看到 Phum 巡迴世界開專場,不只是唱 rap 或是英文演唱的泰國音樂輸出,接下來完全以泰文演唱的 Tilly Birds (地位大概是台灣的告五人,但是出道時間在更短一些)也將在下個月泰國舉辦完第一場演唱會過後,就會飛向印尼、新加坡開演唱會(我完全無法想泰國人怎麼有能力在這兩個國家,唱對方完全不熟悉語言的歌曲,並且真的可以辦成)。
在泰國音樂的輸出上,即便泰國音樂市場的內需很大,每週末都至少會有兩場以上的大型音樂節,又或是 pub 買秀(泰國是常態,比較沒有演唱會的型態,更不可能巡迴),但是泰國音樂人已經開始將目光放向世界。
在我去參加過的兩場音樂產業論壇裡面,即便都會嘴一下政府的沒有作為,但是廠牌願意投資,音樂人也會都會自己設下小小的海外巡演目標(不同於台灣比較講求票房,泰國音樂人海外演出主要都是 for fun is the first priority)。
有一個有趣的案例可以分享, Milli 的泰國廠牌 YUPP 提到,在美國 LA 的 88 rising 之所以會找到 Milli,純粹是因為廠牌方在 Google 搜尋「Thai female rapper」,然後就找到 Milli 了(證明 SEO 的重要性),在歌曲 catchy,並且奠基在 Milli 的快嘴先在 TikTok 瘋傳,之後導流到 YouTube 的音樂平台(這點泰國超有優勢,因為他們是全球 Top10 YouTube 重度使用國家),這些聆聽眾的數據優勢,讓 88 rising 選擇了她,而不是找尋下一個國家的 rapper。
此外,對於泰國廠牌方也深信,Coachelle 的製作成本投資,即便沒有辦法即時在 show 邀約上顯示,但會帶來聆聽數的增加,而正向回饋到往後演出的邀約。在藝人海外投資上,他們也不會吝嗇。
結語:政策與產業建議
最後的最後,
寫這篇文章非常期待能夠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 文化部新增 TOTY 作為獎項策略夥伴,不用找大山,因為我們絕對打不進去,原因和其他機會點寫在這裡
2. 當文策院看到泰國的音樂產業變化、看見泰國積極出海的過程,對應提出雙方 promoter 或是 MOU 等演出交換或寫歌營的互惠條件。
3. 大型音樂經紀公司可以嘗試和泰國練習生 MOU 相關合作條件,畢竟台灣人具有會講中文(可以把團體帶進中國)以及長得白(抱歉,泰國娛樂圈普遍上還是有膚色迷思)的優勢。在簽訂相關產業合作計畫後,或許有機會爭取背後韓資和中資的產業連結和技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