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是什麼?—— 6 個你應該知道的台灣設計樣貌

「台灣設計是什麼?」是帶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象的顏色使用、還是比較像是日本的極簡主義風格?此外,設計作為溝通媒介,如何展現台灣的民主、自由、多元精神在設計作品上?

對我而言,我覺得台灣設計作品,是介於傳統文化和現代(日本、歐美)之間。如同泰國長遠歷史與不同種族的多元性一樣,我們的傳統文化特色和泰國有些重疊、但也不同,包含繼承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以及來自在地的宗教(道教、佛教)、宮廟、常民生活特色等等。

從台灣製造到台灣設計

過去世界熟知的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例如 60 年代勞力密集的紡織業、塑膠加工業,到 90 年代的電腦與晶片代工(宏碁、華碩、台積電),直到近年來台灣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品牌,標榜台灣設計(Design in Taiwan)輸出國際。不論是產品、體驗、或是視覺設計,各種議題透過設計的包裝再現,讓作品以嶄新的面貌深入到不同族群中,刺激對話的產生,甚至解決社會議題。

接下來,我將從台灣最大設計獎——「金點設計獎」的得獎作品中,精選出 6 樣我認為代表台灣獨特樣貌的設計。這些作品呈現的是,設計和在地文化、當代議題互動的過程,甚至是設計師打開公部門對創新、設計溝通的理解並共同創作,展現出自由、多元的台灣價值。

一、新台式美學: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開幕紀念海報

在台灣都市化後,宮廟文化在年輕人眼中顯得有些過時、不現代,甚至是俗氣的。但是何佳興(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AGI 成員)以台灣傳統宮廟、道教信仰、布袋戲的視覺元素中,歸納出常用的金、銀、螢光色系,並將大學時期雙主修書法、篆刻的原理,融合在傳統元素和現代感的海報設計;以書法的線條、行筆與篆刻的正負空間,運用在家將、護法神明的臉譜中,讓年輕人重新正視台灣的在地文化特色與脈絡。

二、公共運輸美學:北花線公運美學計畫

「旅遊體驗中,你期待舒適的遊覽車是什麼樣子?」遊覽車不只能是五彩繽紛的單一樣貌,還更應該帶給乘客長途旅行中,乘坐與視覺上的舒適感受。

北花線,是台灣第一個具有美學設計的公運路線。由交通部和設計研究院主導,包含設計師、客運業者、車輛產業等相關單位的跨領域合作,重新設計台北到花蓮三個半小時的乘車體驗。以花蓮的山綠、水藍和七星潭鵝卵石為主視覺,在車體內簡化線條、降低內外彩度,例如座椅用白色搭配淺灰色扶手、減少七彩燈光、整合車內張貼資訊的顏色與字體。北花線的減法設計,讓搭乘遊覽車的乘客,能夠視覺減壓、在車上真正休息,準備下車後蓄勢待發的花蓮旅行!

三、校園學習環境再設計:我的秘密基地– 學美美學新北市汐止區北港國小教室改造計畫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美感,就從校園設計開始。」12760 小時,是台灣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前,花在學校的時間。在台灣絕大部分高中以下學校是屬於公立性質,於是教育部和設計研究院推動——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2019 年從台灣 9 間學校空間再設計,讓設計團隊走入台灣的國高中小,讓美感教育從孩子最常待的校園日常環境開始。

新北市北港國小,以「孩子的秘密基地」為核心,把教室後方原本昏暗的儲藏空間重新打造成孩子的展演空間,串連原本隔間和教學空間;並且設計以摩斯密碼爲課程名稱裝飾的移動式教具收納櫃,可以因應不同課堂需求與課桌椅搭配成教學環境。最有趣的是,打破原本屬於老師的黑板,成為無邊界的黑板牆,搖身成為孩子下課就想要到黑板塗鴉的畫布,更因此拉近孩子與教師的距離,把象徵權威的黑板與教育主導權交還給學生,讓孩子不再害怕上台回答問題、對於學習更有信心。

四、為移工設計:好書伴計畫

當國家更加開發、都市化,將會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勞動力結構改變的當代議題。不僅是泰國有緬甸移工引入的現象,在台灣移工也是重要的議題。在台灣,每 40 人之中,就有一名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勞工,主要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台灣的非營利組織 One-Forty 觀察到大多數東南亞移工來到台灣時,由於語言不通、文化不適應,工作中常常和業主產生衝突摩擦與社會歧視。

One-Forty 以移工在台灣的體驗為設計核心,製作適合他們的中文課本與練習簿,連同來台灣的歡迎信,和移工家鄉味道薑黃製作成的書籤和祈福卡,全都裝入好書伴包裹。募集台灣人的捐款,在全台寄出 3000 多包移工專屬的學習教材,讓在台灣的移工能夠學習中文、快速適應環境,並能夠與雇主、台灣人建立更好的互動與溝通。

五、循環設計讓材料回歸生態鏈:菱格盤

循環設計,不只是把廢料回收,而是讓產品的材料、製程、回收機制,都能夠落實循環設計的理念。從產品材料出發的 DOT Design,在過去曾經運用稻穀、鳳梨纖維作為材料開發產品,「菱格盤」則是使用天然的竹纖維、零塑膠製成,可以自然分解、回歸生態鏈。

竹子在華人的文化中,具有風骨、堅毅的意象,而台灣的溫度和濕度條件非常適合竹子的生長。在市面上有許多竹製產品,但大多帶給消費者手工藝的印象。菱格盤想推翻竹子只能仰賴手工的印象,選用竹纖維為產品材料,並搭配表面凹凸設計,增強堆疊結構穩定性與產品特色,有簡約設計和細膩的美學。

六、聽見森林呼喚的女大學生:森森喚

「想到台灣的動物,你會想到什麼?」一般而言,台灣人直覺都會想到保育類,像是台灣黑熊、帝雉(台灣一千元鈔票背後的鳥),但是大學生的莊淳喻卻用她細緻卻寫實的猛禽、棲地、食物插畫,帶我們看見台灣也急須保育的猛禽類。沒有畫上雙腳與樹梢,也顯示生態環境中潛藏的危機,沒有一能真正停靠的地方。

從小喜歡到山上接觸自然的莊淳喻,曾在山林看見老鷹飛越天際的畫面,令她印象深刻,並開起對於猛禽的熱愛,只要在假日有空就會上山追鳥,也累積成被金點概念獎評審看見的熱情與深刻投入。

「台灣設計是什麼?」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同樣也是台灣很多設計師,不斷透過自己的設計作品企圖探索找到答案的問題,但我很喜歡何佳興設計師給的答案。

「台灣是個豐富文化的地方,但是還沒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成為在地的設計脈絡。但是作為設計師,就是不斷和他身處的社會對話,回頭翻找、釐清在生活裡我們可以見的文化價值,透過設計來凸顯的存在。」

何佳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