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設計 視覺設計 wanghsientzu  

【社會設計】台灣最美教科書為教育體制帶來美感革命!

教科書,是我們成長以來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印刷品,也是陪伴我們漫長學習生涯的教材,不論出身富有或是貧窮、居住在城市或是鄉村,教科書是所有的人的學習媒材。

每隔幾年教科書就會有內容調整,或是封面重新設計。2018 年泰國知名設計公司 Pink Blue Black Orange 和教師職業發展系統(สสวท, IPST)合作,以陪伴孩子成長的朋友為概念,重新設計小一、小四、國一、高一的數學和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讓課本的展現能更加活潑,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而在台灣,除了教科書出版社之外,從 2013 年開始有一群大學生,著手推動教科書再造計畫。除了獲得台灣的設計獎項——金點設計獎、紅點設計獎外,也串連教科書出版社、教育部對於教育現場的美感設計意識。

2017 美感教科書系列的英文課本(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

美學素養從生活培育

說到台灣,你會想到台積電、宏碁、華碩等代工產業,但是台灣設計呢?這群來自台灣著名理工科系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的大四學生——陳慕天、張柏韋、林宗諺,歷經歐洲交換和參訪後,回到台灣,總覺得「哪裡怪怪」。

相較於歐洲整齊的市容、設計的講究,台灣雜亂的接到招牌、用色突兀街頭傳單設計,這些差別源自於哪裡?回顧自身的成長經驗,好像除了美術課、國中小辦的繪畫比賽外,就和「美」脫鉤了;而歐美國家即便沒有特殊的課程或是教育,但是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充滿美感的環境當中,自然形成對於美的品味,甚至是國家的設計軟實力。

「給我們一本教科書,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盤點一個孩子的成長經驗,完成台灣 12 年國民義務教育,需要花上 12,760 小時在教室和課本上。並且,教科書是公民的學習教材,無關家境、居住城鄉,是接觸到的第一本正式印刷品,也可能是第一個孩子長期使用的視覺溝通媒介。他們便在 2013 年成立「美感細胞(Aestheticell)協會」,發起「教科書再造計劃」,透過國小、國中教科書設計為教育現場帶來美感革命。

駁李佳芬質疑性平教育 教部今展示教科書供大眾查證
一般台灣教科書(圖片來源:陳國維攝,RTI
2017 美感教科書系列的國文課本(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
2017 美感教科書系列的數學課本(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

「設計是一門整理術」,不論是台灣的聶永真設計師或是泰國 Siam Attariya(Pink Blue Black Orange 負責人)都在台灣與泰國的教科書設計訪談中提及。在競爭注意力的時代,以及教學和課本的框架下,好的教科書編排與設計邏輯,可以讓學生不必害怕面對課本,乃至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Siam Attariya);而課本多元化的設計手法,則是會潛移默化成為孩子的感官經驗,成為未來行動的依據(聶永真)。

體育課本

綜合活動課本

自然課本

數學課本

公民與社會課本

歷經 3 季、與 50 多位設計師合作,運用不同的課程內容資料編排手法、視覺梳理,甚至導入自然科學繪圖、AR 技術、課程互動模式,完成 15 本試驗性質的教科書設計,發放到不同學校。

發放美感教科書的體育課本至國中(圖片來源:美感細胞 教科書再造計畫)

美感設計是一場串連產業的教育革命 

教科書再造計畫提供了一種政府與出版社以外、實驗性質的教科書改造可能性。

根據台灣出版社發行教科書流程,出版商所面對的是,政府三五年一次的課綱與內容調整,並遵循教科書設計的法定規範(例如:紙質、字體),設計編排往往落在教科書製作的後段環節,品質和工作時間都容易被壓縮;此外,法定的教科書統一價格,也沒有成本支持更好的教科書編排與設計研究。

2020 教科書設計交流會(圖片來源::美感細胞 教科書再造計畫)

如今,「美感細胞協會」於課本的改造計畫,一方面培養設計師進入出版業、投入教科書的設計;另一方面,讓政府部門對於校園的美感設計更加重視。美感細胞協會除了讓教育部在教科書製作過程中,納入設計費編列,近年帶動台灣設計研究院推動校園空間與教室的改造計畫(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學生報紙設計(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並且都獲得金點設計獎與日本 Good Design 設計獎的肯定。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
安妮新聞(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
安妮新聞(圖片來源:金點設計獎)

教科書再造計畫,陪伴著創辦人從大學生轉換到已婚的身份,甚至近一步思考「我小孩以後要用什麼樣的課本」。最終,回歸孩子本身,美感細胞協會透過教科書的設計,提供孩子探索多元可能性的視野;並在多樣選擇的情況下,讓孩子有了解自己偏好的自信心,成為個人成長過程的養分。